在妹妹即將七個月的前夕,我終於敗了一台電動吸乳器來慰勞自己。
妹妹四個月大時,某天看到電視上正在示範包粽子的阿伯,因為包了六十年手都變形了,猛一低頭看一下自己的手,怎麼好像也變形了...(事後驗明只是輕微長繭而已:P)。當時我就開始考慮是否要買一台電動擠奶器,但一想到時間已經過了四個月,尤其這又是第二胎,Avent的電動擠奶器單價不低,只要再撐一下下就好的念頭一閃過,只好又委曲自己的手繼續做苦功,就這樣,這三個月一直在買與不買之間拉距...
老實說,那一天去育嬰用品店我也還無法下定決心,要進去店面前,才跟坐在機車上等我的鳥先生說:『我去看一下價錢就好。』沒想到這一進去,竟就給他刷下去了...一直聽我喊擠奶好累,總是叫我趕快去買自動擠奶器的鳥先生,相當好奇我為什麼會突然想開,其實只是衝著店員的那一句:『現在比較便宜歐』(→後來想想那根本就是店員攬客慣用的招呼語,事實上並沒有orz...)
首次開機使用,頓時有孫悟空上身,騰雲駕霧的感覺^^",反正就是整個人輕鬆自在極了。從此之後,右手不用那麼忙碌,又要擠又要抓奶瓶的,現在只要扣住奶瓶就好(整體重量有增加,加了馬達的重量)。這時腦中突然湧入『以前幹嘛這麼想不開啊?執著要用多久才夠本的想法實在太笨,反正這筆錢省下來一定又花到別的地方去了,早買早享受才是王道啊~~』。
購買Avent的產品有附保證書,可保固一年。結完帳,店員會簡單示範如何操作,所有零件組裝完後,一開始要輕壓按扭三秒使其通電,待閃碩的橙色燈轉長亮綠燈即可開始上工。Avent的電動最棒的是可以自調頻率兼記憶功能,也就是所謂的智慧型,方便你依照乳頭適應或奶陣的狀況來調整快慢和吸力。
※配件整理如下:
1.消耗配件:矽膠閥門、鴨嘴、矽膠花瓣。(←這些耗材不便宜,單買一個要150~250左右,建議不要放入消毒鍋,用熱水燙過,可以延長使用壽命。)
2.外出配備:外出電池盒、附把手+閥門護蓋(←後兩個配件,直接變手動,一機二用)。
3.佔空間的主體:吸乳器主體(喇叭頭)、電源插頭、控制把手。
4.奶瓶配件:125ml奶瓶、奶嘴、奶嘴上蓋、奶瓶、螺紋圈、密封墊。
這些零件,網路上都買得到,消耗配件店家也有提供。
※簡述操作步驟:
第一次先手動幾次傳達你所要設定的頻率,然後按一下手把上的按扭即完成記憶,想要重新更換新的擠奶頻率也可以,再重複上述步驟即可。之後就是兩邊輪流集乳,每個人收集的時間不一,我平均擠一次是半小時。實際使用過後,兩者擠出來的奶量差不多,電動省力、效率快,不過吸力確實比手動弱一點,但手動的好處就是可以自己控制力道、噪音小及方便攜帶,只是長時間下來,手很酸人容易累,會有那種每到擠奶時間就覺得好累的情緒反應(尤其睡前那一次最明顯)。
目前使用電動近半個多月,有發現硬塊次數比以前多很多,後來還得再改回手動來消除硬塊-_-|||,電動確實沒手動擠的那麼深層乾淨。
另外,這款電動吸乳器在使用上還需要注意的地方是,擠完奶要拆卸吸乳器時,卡在下面的矽膠閥門柄很容易跟著控制把手就一起被拉出來,可能要多試幾次摸索出一個角度使其分開(我的習慣是控制把手先提頭再往後拉,再做一個抽的動作),不然每次要費工把兩個分開,手容易沾到矽膠閥門上的母奶,另外矽膠閥門如果有鬆弛的現象,會因附著力不夠使的吸力變小,此時馬達聲音會變得很大聲(因為卡不緊),不但邊擠奶水邊滴,還會讓奶水往上衝,一不小心控制把手弄溼,就容易故障,同事的電動吸乳器就因為這樣送修過,還修了一個月才回來。
Avent也有出雙邊電動的,聽說吸力有比較強,因為雙邊的馬達是單獨做一個,單邊是做在擠奶閥那邊,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橡皮閥門是直接蓋上去的,因為是利用管線進行抽吸,不像手動或單邊電動,需要利用橡皮閥門上的那根來帶動,所以很好拆卸,而且馬達的聲音也比單邊的小聲,缺點當然就是太重(配件多)且貴,再者,如果擠奶空間有限,沒有平台可置放兩隻奶瓶,會比較不方便(怕打翻)。
因為在哺乳界評價還算不錯,市面上價格也很硬,就算Y拍上找到的二手品也都不便宜。新竹藍印子、桃園小太陽好像都賣的比較便宜,但皆無現貨需預訂,且一定要本人現場預訂,然後再去取貨。
買了貴桑桑的吸乳器,當然首先跟每天在哺乳室碰頭的戰友們分享。
1號戰友露出不可置信的眼神說:『什麼!要是我,應該不會買(因為是第二胎再加上已經七個月)』。
2號戰友拍拍我的肩說:『早就該買了,你還能撐到七個月,實在佩服佩服。』
3號戰友抬高握緊拳頭的手臂說:『既然買了,那一定要給它努力的用到最後一刻,至少還要再餵個一年才夠本啊~~』
是的,我會努力!!雖然上一胎只餵到十個月,第二胎小紅何時來還是未知數(第一胎小紅報到後,奶量減半),我將拿出僅存的那一咪咪微薄的毅力及自信,把擠奶列為下半年未完事項,努力維持產量,一直持續到妹妹不喝為止。
留言列表